每經記者 向江林 實習記者 袁君發自上海
日前,就在蘇寧等申請開辦銀行的消息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的同時,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加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戰團。
昨日 (9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嘉定區金融服務辦公室獲悉,京東和百度兩家公司在上海設立實體小額貸款公司的申請已獲批准,將落戶嘉定。
兩家小貸公司已通過審批
上海市嘉定區金融服務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百度和京東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是同一批次,上海市金融辦已經正式聯合審批通過。
該負責人補充說,申請去年就已經遞交了,期間做了不少修改,上海這邊的政策也做了不少完善和拓展,否則按照原來的規定是沒辦法審批通過的,上海金融辦這
次是花了大力氣,創新力度比較大。其中,主要的難點在於,傳統的小貸公司有明顯的區域性,而互聯網小貸業務的區域性則比較難控制。
事實上,早在2012年11月27日,京東便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在這一過程中,京東扮演的是一個類似於中介的角色:供應商憑藉其在京東的訂單、入庫單等向京東提出融資申請,核准后遞交銀行,再由銀行給予放款。
對於擬設立的小貸公司的具體運營模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聯繫京東和百度方面,但未果。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京東開設小額貸款公司應該是其之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升級版本,中間省掉了銀行審批的環節,有望進一步降低了貸款門檻。
在京東和百度之前,蘇寧去年12月已斥資3億元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並將於今年10月試運行。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近日透露,蘇寧在進行基礎金融布局,包括蘇寧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服務設計初衷都是圍繞蘇寧的供應商和消費者。目前,蘇寧的基礎金融布局中,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均主要圍繞供應鏈融資,如今年10月會試運行投資約10億元的小額信貸,而消費信貸、餘額理財則主要為消費者提供分期服務。
在各大電商巨頭中,阿里的金融布局無疑是最早的。其不僅已在重慶設立兩家小貸公司,首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也於9月18日登陸深交所。阿里巴巴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這一證券化項目的整體規模大概在50億元左右。
初期規模都不大
據嘉定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上述負責人介紹,兩家小貸公司初期規模都不大,一家2億元、一家3億元,槓桿還是50%,這個還是不能突破的,「但我估計很快會增資,增資比較容易一些。」
上述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百度和京東華東總部都設在嘉定區,所以實體小貸公司也會落戶嘉定區。
「這是他們(百度和京東)實現從原來和銀行合作的階段向自主發展直營業務的重要轉變。」艾瑞諮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認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覺得核心的原因有兩點,一個是為了獲取做貸款業務的牌照,他們沒有銀行的牌照,所以現在算是效仿阿里的模式,通過設立小貸
公司提供貸款服務。二是在於資金來源,此前,小貸公司的貸款還是來源於銀行,現在小貸公司一方面是自有資金,另一方面還有一定的槓桿,此外可以通過小貸公
司去向銀行貸款,所以可以滿足核心業務資金的需求。」
對於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商涉足金融,業內早有共識,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對交易數據的掌控和應用。通過對倉儲、物流的監控,京東可以及時了解貨物的動向,提供了另外一種風險控制模式。
不過,在王維東看來,這種風險控制模式只是比較適應現在的發展階段,「未來,如果它要做大,資金面臨的壓力肯定會更大,這可能是小貸公司沒辦法滿足的。因為小貸公司還是會有一個重要的限制,雖然有槓桿、可以向銀行貸款,但主要還是依靠自有資金。」
原文來源: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923/10713466.html
托育中心需要嬰兒床與兒童椅,行動咖啡屋需要發電機,出租派對用品的夫妻需要載貨,都得用錢。但在矽谷,這些小型業者如今紛紛申請微型貸款,不再求助於銀行貸款。
微型貸款本來是全球貧窮地區行之有年的融資方式,像瓜地馬拉裁縫師購買縫紉機,非洲農民添購曳引機,都透過微型貸款取得資金,如今在矽谷也欣欣向榮。電子
灣(ebay)與微軟等滿手現金的科技業者紛紛慨然出資,幫助難以取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人士,也使矽谷微型貸款潮流獨步全美。
聖荷西的機會基金(Opportunity Fund)創辦人暨執行長魏佛(Eric Weaver)說:「我們的客戶都是創業人士,卻被主流金融系統排除在外。」機會基金去年破紀錄提供760萬美元貸款給小商家。
機會基金的受惠者囊括乾洗業到燒烤店,且據稱堪稱是全美貸款給最大的行動餐車的最大放款機構。魏佛說:「美國的餐車或熱狗攤就好比開發中國家的母牛,是可以養家活口全家人自給自足的經濟來源。」
根據倫敦的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SFI),全球微型貸款業客戶突破2億人,貸款金額達730億美元,美國有400個微型貸款機構,貸款規模約1.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