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讓員工每天自選座位培養團隊感 渣打銀行用快樂環境度過轉型

渣打銀行打通資訊部門辦公室隔間,將所有IT部門員工集中在單一空間工作,取消固定座位,讓大家每天與不同的同事當鄰居,培養團隊精神,成功讓原本絕大多數都是本土分行的臺灣渣打銀行與國際集團接軌 
走進渣打銀行座落在外商雲集的民生東路與敦化北路交叉口的臺灣總部辦公室,自然的採光、挑高的大廳、輕鬆的音樂、空氣中的咖啡香氣,這樣的氛圍,散發著天生的外商銀行風情。不過,現在在全臺灣擁有將近90家分行的渣打銀行,其中有80多家分行,是來自2007年收購新竹商業銀行,因此,在這典型外商銀行的外表下,原本存在的是本土銀行的內在,在這將近5年的時間,渣打銀行就得想辦法讓這家本土銀行能夠徹底的與全球集團接軌。 

渣打銀行與新竹商銀的資訊系統整併工程相當浩大,在軟硬體架構上都有將近180度的轉變。而在這樣大規模的轉換中,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資訊長遲毓華認為,「能讓我們順利度過這麼大轉換的關鍵,就是一個穩定的IT團隊。」 

在企業的整併過程中,人才流失往往是CIO相當頭痛的問題,因為兩家企業合併,總有一方得學新技術、新系統還有新觀念,人員的流動也就在所難免。但在渣打與新竹商銀的整併過程中,遲毓華自豪的說,現在渣打銀行資訊室團隊,幾乎百分之百都還是原先新竹商銀留下來的員工。 

要了解渣打銀行究竟如何留住這些IT人才,我們得先了解這些年渣打銀行做了哪些大幅的轉變。 

從分散式架構走向集中化作業 
在資訊系統合併當時,主要是根據兩家銀行各自業務的強項,企業金融的部分採用渣打銀行的系統,消費金融則採用新竹商銀的系統,遲毓華表示,一直到現在,渣打銀行的核心系統仍沿用過去新竹商銀的系統,但為了配合整個渣打銀行全球集團對資訊系統的規範,還必須進行一連串的變革。 

最大的改變就是集中化作業。過去,新竹商銀採用的是分散式架構,每個分行都是一個作業中心,結帳作業也由各個分行執行,除了分行以外,還有其他的分區作業中心,像是放款中心、作業登打中心、票據中心等等,又四散在各地。當客戶想在不同的分行使用某些服務時,就必須透過兩家分行聯行往來,進行過帳作業。 

現在渣打銀行所有的分行裡不再設置伺服器,也不再有其他的分區作業中心,所有的資料處理作業,全部都由位於龍潭的資料中心集中處理。遲毓華表示,在集中化的過程中,所有軟硬體也必須同時調整。 

以軟體來說,雖然核心系統沒有改變,但是其他周邊的像是財管系統、櫃員系統通通都必須換成渣打的系統,分行之間不再有聯行作業。另一方面,換成集中架構後,渣打銀行建置了原先新竹商銀沒有的備援系統,也擴充了網路頻寬。除此之外,配合集中化作業而提高安控標準,還必須加裝許多管理工具和監控軟體。 

這些架構的改變和新建監控機制,也使得新竹商銀舊有伺服器不敷使用,因此,去年渣打銀行除了汰換其中近8成的伺服器之外,還導入虛擬化,將原先700多臺伺服器整併為300多臺。 

這些工作幾乎花了過去兩三年的時間完成,雖然費時費工,但對遲毓華來說,集中化作業不只是符合集團的要求,也帶來不少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供整合式的服務,也就是讓外部顧客只需要面對一個櫃臺,就能同時辦理所有的業務,而且,可以在每一個分行的任何櫃臺獲得一樣的服務。 

集中化除了整合服務,更重要的是對內部管理的改變。遲毓華表示,過去架構分散,全臺有90家分行就有90種作法,容易衍生管理上的漏洞。 

集中作業後,分行內除了第一線面對客戶的行員與經理之外,其他所有作業都交由後臺專人負責,這麼一來,所有流程和對資料的要求就全部標準化,資料品質大幅提升,後臺人員也可以藉由統一的平臺,確認資料的正確性,並且經由監控報表找出容易犯錯的人員,給予指導。


來源:iThome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729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