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王鵬:中國央行是世界央行說法有
渣打銀行近日在一份報告中說,全球貨幣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已經變身為中國央行。因為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五年,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資產增長了119%,在2011年末達到4.5萬億美元,遠超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2011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量已經占到世界新增M2規模的52%。廣義貨幣M2包括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儲蓄存款。目前,在全球M2的存量和增量方面,中國都位居首位。因此渣打銀行從流動性的角度作出“中國央行是世界央行”的判斷。這個判斷有沒有道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王鵬來做分析。
王鵬:我是不認同這個判斷的,渣打銀行的報告想當然的認為資產項目中的外匯儲備的增加,它必然伴隨著負債項目中儲備貨幣的增加,也就是說外匯增加多少就應該發多少貨幣。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我們就會發現這幾年我們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且還是比較平穩的,反而另一個負債項目就是央行票據增長比較快,這就說明我們的央行其實是在頻繁的使用沖銷的措施在對沖外匯儲備的增加。應該說正是因為這種沖銷政策,央行才能在貨幣政策上保持了一定的主動性,不會因為外匯儲備的巨額積累導致了被動的大規模的貨幣投放,所以我認為渣打銀行報告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像渣打銀行所說的“中國央行是世界央行”,那么,這當然是一種不好的現象。第一是中國央行有自我的貨幣政策決策,并沒有像渣打銀行說的一直在向國內或者是世界輸出一種流動性。第二,如果要是渣打銀行這個觀點在國際經濟上廣泛傳播,大家很可能就會把目前大宗商品的通脹壓力包括其他國家的一些物價上漲的壓力,都歸咎在人民幣的流動性泛濫上面,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影響。
來源:鉅亨網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424/KFJT62ADKXLUU.shtml?c=sh_stock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