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盈利翻倍 渣打銀行猛推內地業務


2月29日,渣打集團有限公司(02888.HK,下稱渣打)在港公布業績稱,受益於批發銀行和零售銀行業務的強勁增長及嚴格的成本控制,該集團2011年凈利潤較前一年增長12%,達到47.48億美元。其中,企業銀行及個人銀行業務利潤分別較上年上漲9%及26%。
內地業務在渣打銀行整個業務版圖中比例并不大,但卻是增長最迅猛的地區。渣打銀行去年全球增員一半的份額都放在了中國。這種態勢仍會得到延續。
“內地業務增長強勁,中國內地今年會增加2間分行。”渣打首席執行官Peter Sands告訴本報記者,渣打非常看好中國銀行業市場,希望在內地擁有超過100間分支行。
值得注意的是,渣打在2011年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為11.8%,與上年同期持平,而第一級資本則從上年的14.0%降至13.7%。
不過,Peter Sands表示,“我們沒有融資的需求。”以上數字是渣打在過去進行兩次供股后才取得的成績。目前,該數字已高於巴塞爾協議III的要求,受2010年底供股影響,該集團2011年股本回報率從上年的14.1%下降至12.2%。
希望擁有超過100間分支行
對於以新型市場為主要戰場的渣打銀行,中國內地是其仍發展薄弱,卻不可或缺的一環。該集團業績報告顯示,大中華地區(包括香港、台灣及中國內地)去年合計帶來收入44億美元,利潤21億美元,分別增長18%及46%,大中華地區占該集團總收入25%,利潤總額31%。其中,中國內地收入增加17%至8.25億美元,利潤增長1倍至2.20億美元。
渣打業績報告顯示,該集團在中國內地個人銀行業務仍處於投資建設階段,2011年仍錄得虧損約1億美元。在企業銀行業務上,中國業務數量和邊際利潤則實現增加,帶動收入增長19%至5.97億元,特別是由於集團專注建立核心銀行業務關係,使現金管理業務收入增長76%。2011年渣打在中國內地企業銀行業務上錄得利潤2.78億美元。
目前,渣打在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業務只能以傳統的個人理財業務為主。”國泰君安(香港)銀行業分析師李偉指出,與中資銀行熱衷推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不同,外資銀行更多會推出與股票、期貨等高收益產品掛鉤的結構性產品。在當前市場疲軟的情況下,高風險的結構性產品難以獲得市場青睞。
盡管如此,渣打沒有停止加快擴展其中國版圖的腳步。該集團業績報告顯示,2011年,渣打銀行進一步開設19家分行和支行,令網絡總數增至81家,分布於21個城市。Peter Sands表示,渣打非常看好中國銀行業市場,希望在內地擁有超過100間分支行。但由於外資行每年在內地得到審批介於20個到25個之間,要實現此計劃,需要等待一定時間。
輝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李嘉廉早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渣打集團在2011年增加1600名雇員,預計超過一半在中國。截至2011年6月30日,渣打在中國內地已擁有超過5500名員工。
“2012年,中國內地的員工數還會增加。”Peter Sands指出,2012年,雖然渣打在其他地區仍未確定是否會增聘,但在中國一定會增加員工。
內地合營公司的利潤貢獻也持續增長。“與匯豐類似,相信渣打銀行在中國內地的盈利仍主要依靠其合營公司。”國泰君安(香港)銀行業分析師李偉告訴本報記者。
渣打擁有約20%股權的渤海銀行業績報告顯示,2011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稅后凈利潤9.6億元,同比增加3.5億元,增幅57.03%。
推進56項點心債發行
事實上,受惠於人民幣國際化,渣打香港業務也是增長迅猛。
“本行在中國內地企業銀行業務的純利根本不足以反映中國客戶業務的發展。”渣打銀行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在渣打網絡內其他地區入賬的來自中國客戶的收入,增長速度是在岸客戶收入3倍以上。
“2011年,渣打銀行香港領先發展離岸人民幣債券(又稱“點心債”)市場,并定價和推行56項點心債發行。”渣打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渣打香港人民幣業務增長主要來自存款、貿易融資、匯兌收益及點心債發行4項業務。今年1月,農業發展銀行就委任渣打銀行和中銀香港為其發行點心債。
該集團業績報告顯示,2011年,渣打香港收入增加22%至30億元以上,利潤增加41%至1.5億元以上,打破渣打在所有市場的紀錄。在企業銀行業務上,渣打在香港地區收入上升24%至17.23億美元。
其中,受惠於中國跨境交易的增長,帶動借貸及交易業務量增加。另外,企業定期貸款增長60億元或12%,這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於人民幣國際化后對貿易及結構性融資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渣打香港企業銀行業務來自外地的收益較上年上升59%。
來源: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21世紀經濟報導)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301/KFJ2SULP1IEQ2.shtml?c=detai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